提起贺兰山,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岳飞的那首《满江红》。“臣子恨,何时灭!驾长车,踏破贺兰山缺。”壮怀激烈的诗篇让我从此记住了这座山。这次来到宁夏,听当地人说那里的岩画也很有名气,堪称是中国游牧民族的艺术画廊。对于喜欢访古探幽的我来说,当然不会错过这难得的机会喽。
4月17日下午,我们来到贺兰山脚下,放眼望去,到处是乱石纵横,杂草丛生,整个山体植被稀少,岩石裸露在外,给人以苍凉、古朴之感。虽然已是暮春时节,但远山都是灰灰的,看不到有什么绿色。据导游讲,贺兰山与其他山脉不同,是南北走向的,其他山脉都是东西走向,因此,贺兰山挡住了风沙和寒流,为我们的先民创造了得天独厚的生存条件。古代匈奴、鲜卑、突厥、回鹘、吐蕃、党项等北方少数民族很早就在此驻牧游猎,生息繁衍了。我们今天要看的岩画大约诞生于一万年前,是古代先民在漫长的岁月中运用写实或抽象的艺术手法,把当时他们的生产、狩猎、祭祀等场景绘制或雕刻的在岩石上,多数表现为对自然的敬畏和崇拜,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我们今天贺兰口岩画了。
来到景区,我们跟随导游首先来到银川世界岩画馆,这里珍藏着来自五大洲著名岩画的图片和岩画复制品,对世界岩画的起源、分布做了详细介绍。走进展厅,驻足凝视,那精美的岩画仿佛就是凝固在岩石上的宏大史诗,向我们展开一幅幅远古先民波澜壮阔的生活画卷。在导游的详细讲解下,我们对这些生动的画面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,也对我们先民的智慧产生了由衷的敬意,这些精美的岩画,不仅是全人类的文化遗产,也是全人类的艺术瑰宝。
参观完岩画馆,我们坐观光车来到遗址区继续游览。雄伟高大的贺兰山就横亘在眼前,山脚下是一片荒滩戈壁,乱石遍地,冷风呼啸、满目凄凉,置身其中,仿佛就是时空倒转,一下子把我们带到了那个茹毛饮血的荒蛮时代。
一条木质栈道沿山脚的一条溪流而建,路边摆放着很多收集到的单体岩画,内容多是一些羊、牛、马、鹿等动物图案和人首像,画面造型粗犷浑厚、构图朴实,姿态自然,有的神秘莫测,有的写实性较强,给人以强烈的视觉震撼。
沿着栈道一路走来,一路欣赏散布在岩石壁的岩画,其中最惹人瞩目就是那幅“太阳神”岩画了。他磨刻在距地面40余米的石壁上,头部有放射形线条,面部呈圆形,重环双眼,长有睫毛,看上去炯炯有神,非常威武,表现了古代先民对太阳的崇拜,如今也成了贺兰山岩画景区的标志。
除此之外,在这座山的岩壁上,还刻着许多人面像和很多动物的符号,图形都很清晰,有的反映先民对生殖的崇拜,有的则是祭祀和狩猎的场景。透过这些神秘的图案,古代先民的很多生活场景就生动地再现在我们面前了。那个茹毛饮血的时代,虽然还没有文字,但是我们的先民却用伟大智慧创造出伟大的艺术,它们风格雅拙、淳朴,造型粗犷、简洁。表现的却是最纯真的情感和最精彩的生活。
走出景区,回首望去,巍巍贺兰山依旧无声地护佑着先民留下的遗迹,那来自远古的呼唤,却不断敲击着来此朝圣者的心灵,岁月无语,唯石能言,来这里看看吧,贺兰山岩画,这里绝对有让你看一眼就永远挥之不去的记忆。
评论